“盐海台”的传说-凯发k8一触即发

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乡土文化> 详情
“盐海台”的传说
2022年06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欧植竹

  我的老家——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海水村赤竹海组,是一个住着欧、李两姓共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山村。村庄背后有个“盐海台”。这个“盐海台”,是一块很大的巨石斜插在那里,与地面形成缺一条边线的三角形,造型如一头巨大野兽张开的大嘴。这张大“嘴”,估计可容上千人在里面躲雨。巨石中有一处裂缝,常年有从这里缓慢滴出的水珠,一颗又一颗……。我孩童期间,曾听人说过,这石缝滴水处,曾经是出过食盐的地方。


  “盐海台”分两部分:里头晒不到太阳的部分,寸草不生,满地沙石;阳光雨露能光顾到的外头这部分,则是一片青翠竹林,还有些杂木和山花长在那里。


  此地为何叫“盐海台”呢?原来有个传说故事:


  商朝末年,姜子牙带领天兵天将,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凯旋回朝后,朝廷准备召开庆功大会,对大臣们论功行赏。那些将领听到这个喜讯,自然兴高采烈,不亦乐乎。有人忽然想起舜帝南巡时奏“韶乐”的故事,便也想听听“韶乐”助兴,就立刻跨上马背,飞驰到了粤北的“韶石山”(现在的广东省韶关市)。等到朝廷大摆庆功宴,周武王准备举杯同大家开怀畅饮时,却发现有些功臣尚未到场。问其原因,才知他们跑到南蛮之地的“韶石山”听“韶乐”去了。正在兴头上的周武王,便命令御厨“高脚仙”把美酒佳肴送到“韶石山”去给那里的功臣们享用。


  “高脚仙”没有到过粤北,本不想走,但又不敢违抗君命,只好把刚蒸好的米饭和做好的酒菜挑上肩,艰难地上路前行。他边走边打听:到粤北“韶石山”往哪里走?还有多远?当走到湖南省郴县境内时,“高脚仙”有点累了,便坐下来休息。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挑重担的人,从对面方向走过来,到了眼前。“高脚仙”看到他累得不行,就劝他也坐下来休息。那人就停下脚步,放下担子,真的坐了下来。


  “你是哪里人呀?挑的什么?到哪儿去?”“高脚仙”问。


  “俺是湖南兴宁县人,家住一个叫‘赤竹海’的村子里,是个农民。到广东买了食盐挑回家去……”那个农民回答。接着,他还把家乡老百姓生活如何艰难困苦,盐都难吃上的情况也说给对方听了。


  “高脚仙”听后,非常同情受苦难的老百姓,说:“我来帮帮你们吧。”他一边说着,就一边作起法来。只见他从自己担子中拿出一瓶酒和一些菜饭来,用力往地上一甩。可神了!这些酒菜即刻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高脚仙”捡起石头交给农民,说:“你把这块石头带回去,把它安置于你们村庄适当的地点吧。这石头的缝隙里会流下食盐来,可供你村全体村民食用,保够。但是,你们要守规矩,不能拿它去搞投机倒把。否则,就会害了自己,也会害得本人不好向上交代。一定要牢牢记住哦!”


  “这是真的吗?”农民半信半疑。他怎么能相信石头缝隙中会落下食盐来呢!牛皮吹得太大了吧?但他又亲眼见到对方拿酒菜变成石头的神功,不得不相信他说的话会是真的。最后他想,宁可信其真,不可疑其假,反正带这块小小的石头回去,也不费多大劲。于是便从“高脚仙”手中接过了这块石头,道了谢,便告辞,挑起担子回家。


  这个农民回到“赤竹海”后,遵照“高脚仙”的嘱咐,把这块石头安置于村庄后面不远的一个地方。真神奇!第二天,这块小小的石头,竟然一夜之间便长了上万倍都不止,且石缝里真的流下了食盐来。


  喜讯在村里传开,全村男女老少全沸腾起来了,有的人还放起了炮铳庆贺。那个带回石头的人,把“高脚仙”嘱咐自己的那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大家,要大家牢记、照办。然后叫大家拿器具来分食盐。


  从此,这个村庄——我家乡“赤竹海”的村民,就再也不愁没食盐吃了。因为他们能定期取到够吃的食盐。绝大多数农民是老实本分的,他们都能按“高脚仙”的嘱咐,规规矩矩办事。这种“有福同享”的美好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年代。


  然而,谁都不曾料到,村里居然出了两个贪婪者。他俩竟然干出了偷食盐出村去贩卖挣钱的勾当,而且两人演出了为争食盐而吵架,并打得头破血流的闹剧。


  这件丑事,不知是被“高脚仙”知道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盐海台”的石缝里,从此就再也没出过食盐了。两个贪婪者还大病了一场,他们那黑心钱全花光外,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村民都说:“这两个死崽呀,不守规矩,结果遭报应了。做人,还是要老实本分才好。”或许是大家都从中吸取了教训吧,原本就憨厚老实的村民们,也就更加淳朴厚道了。这种优良的民风,代代相传,至今未变。


  再来说说“高脚仙”吧。那个农民辞别他后,他也挑起担子继续赶路了。当走到湘粤边界的南岭山脉,艰难地爬过几座山、登过几个岭,到了韶州(现韶关市)的乐昌县境内时,“高脚仙”是腰也酸了,腿也痛了,实在走不动了。他放下担子,仰脸朝天躺倒在地,再也不想起来。他想等在“韶石山”的官兵回来,可等了几个时辰也没等到。性急的他怒不可遏了,猛然站起身来,两手提起担子里的食品往地上一甩,调转屁股便走了。结果,甩在地上的东西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油盐石”,流出的油盐可供当地村民食用。只因有人嫌每天取油盐麻烦,用钢钎把石头的“出盐口”凿大,故而破了“规矩”,“油盐石”就再也不出油盐了。


  [责任编辑:焦建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