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我国有2000多年历史,而团扇因形状多为圆形,团圆如月,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农家书屋内,圆竹剖丝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传承人黄硕夫娓娓道来团扇的历史。定江镇路西村这次开展的“非遗情浓 农家书屋漫书香”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理论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修剪制作团扇
据了解,桂林团扇起源于宋朝,明清后逐渐盛行,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产物。圆竹剖丝团扇是团扇的一种,常以宣纸、绢帛、织锦、刺绣为扇面。2019年,“桂林团扇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制作团扇需先将手指粗细的竹子一分为八,去掉竹黄,再用刀将其剖成数十根均匀的细丝,在竹节处插入横向竹弓,使竹丝分散平铺,即完成了扇骨。随后,经过扇面绘制、裁剪、包边、装饰等20多道工序,就完成一把团扇的制作。
彩调表演
活动中,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学习彩调的基本技法和团扇的制作技艺,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还通过民歌合唱、诗歌朗诵、趣味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零距离体验了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师在教孩子们彩调基本动作
“今天体验了彩调和制作团扇,让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也会好好宣传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灵川县路西小学学生曾菁菁说。
此次非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乐趣,不仅为非遗传承搭建了良好平台,而且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主阵地作用,让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依托农家书屋阵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灵川县定江镇党委委员胡艺说。
学习制作团扇
目前,灵川县农家书屋共有138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农家书屋 ”模式,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还将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等内容与农家书屋相结合,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拓展书屋功能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