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吴忠市:守住古村落“根”与“魂”-凯发k8一触即发

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详情
传统村落保护|吴忠市:守住古村落“根”与“魂”
2023年05月3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吴忠市委宣传部

      吴忠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着力提升村落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打造乡村特色标识,唤醒公众时代记忆,让古村落焕发新魅力。

wuzhong1.jpg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古村落建档挂牌。为摸清古村落底数,吴忠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开展实地排查。全市现有行政村中,利通区东塔寺乡石佛寺村2016年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村、汪家源村、王团镇北村、下马关镇下垣村等5个村庄2022年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初步构建了古村落保护体系。


      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守住古村落传统血脉。制定印发《吴忠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对环境要素实行“挂牌”保护,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修缮,着力保护体现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外观、结构和构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同心县下马关镇下垣村推进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改造建设,把村道两边的建筑还原为传统风貌;利通区石佛寺八组传统村先后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缮基础设施、民居外立面、破损巷道及门楼装饰,配套建成非遗文化游园和民俗展馆,努力留住传统村落的灵魂、血液和根脉。

wuzhong2.jpg

      推进农旅融合,激活古村落生机活力。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对古村落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深度盘活古村落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街、窑洞建筑群、非遗文化体验工坊等,结合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多种业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食养、住养、康养”一体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模式,打造出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村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同心县“旱塬秘境·七彩折腰沟”等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古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加强宣传教育,彰显古村落文化内涵。聚焦黄河文化、红色主题、长城遗址、非遗代表性项目等特色品牌,分层次、分类别整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农村建筑工匠集中培训,累计培育乡土人才1000余人。围绕古村落文化传承,创作推出一批精品文艺作品,组织开展传统节庆、文博展览、非遗民俗展演等主题文化活动569场次,让群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用而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

wuzhong3.jpg

      目前,吴忠市古村落保护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基础设施维护不足、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仍有差距、保护传承意识淡薄等问题。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寻找契合吴忠实际的多样性发展路径,切实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管理协调机制,健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机制,按照规范要求对古村落建立“一村一档”,增强工作系统性和整体性。加快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实施“一张图”管理,统筹保护和发展,促进传统保护与村庄发展有机融合。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强化传统保护。建立古村落预先保护机制,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逐步建立完善市、县(区)级保护名录体系。统一规范制作传统村落标志牌。统筹城乡建设与古村落保护利用,精准确定发展定位,科学编报保护发展实施方案,有序推动传统保护、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是注重点面结合,适度开发利用。在保护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前提下,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古村落文化传承融合发展,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活力。四是创新保护模式,强化多元保障。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力量,强化协调配合和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融合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古村落保护开发专项经费,对古村落保护区内按原貌修缮房屋的村民,可参照危房危窑改造做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老百姓主动保护的积极性。探索县域内古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古村落保护利用各类项目实施落地。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保护共识。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村落的意识和法治观念。结合开展乡村旅游节,选取有特色的古村落,精心确定主题,开展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村落,村村有责任”的浓厚氛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