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分布着一些传统资源较丰富、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这些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记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资源。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石家庄市井陉县大梁江村
近年来,河北省着眼文化传承发展,持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实施集中连片保护工程,深挖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传统村落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持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河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保护传统村落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不断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法规制度,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
制定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对中国传统村落均编制了保护发展规划,完成挂牌并建立了传统村落信息档案。修编《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增加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内容,强化了保护措施。邢台市出台市级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井陉县、蔚县、沙河市等传统村落较多地区出台保护办法,不断推动完善保护政策体系。
同时深入发掘村落建筑内涵,组织相关高校、技术单位对传统村落风貌进行调查,先后编制《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河北卷)》《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图册》等书籍图册,系统总结传统建筑遗存。开展规划设计大师与传统村落“结对子”活动,推进设计下乡,为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凯发k8一触即发的技术支持。指导8个最具我省特色和保护成效的传统村落建设了数字博物馆,在全国进行展示。
大力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指导传统村落落实保护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一批濒危传统建筑得到修缮保护,村落内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石家庄、张家口、邢台、邯郸等传统村落较多的市,对传统村落进行连片保护利用,推动形成规模效应。在对传统村落开展传统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的同时,统筹建设区域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在符合保护发展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居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加大财政支持投入,充分发挥省级资金引导作用,对传统村落较多、传统资源丰富、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支持力度。2012年至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累计补助1.74亿元。鼓励地方各级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金向传统村落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程,拓宽筹资渠道。
张家口市阳原县开阳堡村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相关部门着眼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索以保护为前提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
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结合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开展系统调查、深入研究,筛选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建立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目录,制定《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
深挖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古村古镇、传统非遗、农耕文化、乡村民俗、优秀曲艺等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通过文创商品、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实景演艺、民俗表演、声光电科技等多种方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打造一批既有“乡土味”又有“文化味”“休闲味”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化走出“深闺”,走近百姓,融入生活。
扎实做好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展示古建筑、古遗迹、村落布局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信仰、技艺、人文环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宣传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活化利用传统村落赋能乡村振兴
省文旅部门着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助力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太行山等地区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深挖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业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工程,打造了井陉于家石头村、涉县王金庄、涉县赤岸、邢台英谈、沙河王硇、阜平骆驼湾等一批知名传统村落旅游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
蔚县西古堡村打树花
加强文化创意植入,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培育以蔚县古堡群、邢台古村等传统村落为载体的乡村民宿、专题博物馆、传统技艺体验、文艺创作、采风摄影、旅游演艺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特色突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井陉县修建了将2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串联起来的“太行天路”,形成一条美丽的“太行画廊”,每年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旅游观光,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场需求和传统村落特点,制定完善经营场地、设施设备、住宿餐饮、特色创意、环境卫生、接待服务等相关领域标准,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医疗急救、自驾车营地、旅游集散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便捷程度。
积极推动传统村落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无线设备、智能摄像头等设施。支持传统村落食宿、土特产品等接入互联网平台,提高旅游管理运营和服务效率。培育从业人员互联网使用技能,提升互联网营销推广效果。
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民、返乡创业人才等就地培养成懂旅游、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励各类人才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助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