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还山村,一栋栋白墙青瓦雕花窗的特色黔西北民居掩映在绿树间,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整洁,清风拂来,花香阵阵。自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创建以来,还山村依托丰富的林地和红色文化资源,让村民们走上了一条林下掘“金”、花间致富道路。
产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摘一斤玫瑰花可以卖7元,一天能摘20多斤。”入夏以来,还山村种植的大马士革玫瑰花相继盛开,和其他几十位村民一样,赵高巧每天都会拎着袋子前来采摘。2021年,村里引进龙头企业,流转500亩土地,发展玫瑰花种植产业。近三年来,村民们到基地培土、剪枝,务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费,在家门口就有了不错的收入。
从今年开始,除了村合作社每斤收取1元管理费用,玫瑰花种植的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得益于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气候,今年的玫瑰花产量预计可达10万斤以上,群众的收入有望达到70万元以上。为了方便村民们销售鲜花,企业还将收购车直接开到基地。“花期过后,我们还打算在里面套种大豆、荞子。”村民孙成会算了一笔账,轮作、套种还让土地的产出提高了一倍。
除了玫瑰,近年来,还山村还因地制宜发展天麻、茶叶种植,肉牛、黑山羊养殖。村集体林场里,村民们分工协作,放置蜜环菌、萌发菌,1万袋天麻育苗正有序展开。去年,他们种植的200亩商品麻获得了40多万元利润,今年大家决定将种植面积再扩大100亩。
红色为“底”,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
经过村里的公路旁,一座灰褐相间的新牌坊格外引人瞩目,施工负责人介绍,作为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规划与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项目之一,这座充满当地文化、生活符号的“标志性”建筑,未完工就成了不少路人的拍照“搭子”。
还山村是红军长征期间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主战场之一,“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还入选了全省50个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和国防教育基地。2021年开始,当地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提级打造,同步建设多功能教室、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将还山村整村红色文化氛围打造纳入升级范畴。
得益于红色文化氛围打造,村里的红色门户、红色主题路灯现已安装完毕;包含乌蒙山回旋战、哲庄坝战斗、四个小红军故事等内容的“红色文化墙”已建设完成;拥有800多册红色书籍的“红色书屋”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茶园、天麻、花卉种植开发农耕体验产品,引领群众使用闲置房屋开设民宿、农家乐,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带动大家持续增收。”还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雄说。
基础为要,构筑宜居宜业优环境
生态宜居是乡村的幸福所系、魅力所在,优化“软”“硬”两个环境,能够让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基础更牢固。
这两天,在还山村污水处理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施工,随着1900米长的管道安装进入尾声,这套将村民厨房、厕所排水统一收集处理的设备,5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
目前,还山村已建成通村路、通组路、通寨路、机耕道32千米,修建引水管 16.8 千米、蓄水池 7 个,实现了4g 网络、无线网安装全覆盖。投资近302万元,完成了12户群众房屋的道路、院坝“两个硬化”和外立面、厨房、厕所改造。
哲庄镇党委书记袁跃介绍,该村还将继续以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环境、完善基层治理,努力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助力乡村振兴走前列作示范。
红,是革命历史的印记;绿,是产业发展的脉搏。在还山村,围绕绿色发展起来的乡村振兴产业正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相互促进,成为 470 户村民、 2392名群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航向。(作者单位:赫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