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子镇:“党建红”赋能“电商蓝” 织就基层治理“幸福网”-凯发k8一触即发

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庙子镇:“党建红”赋能“电商蓝” 织就基层治理“幸福网”
2025年03月1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卓玉

       在伏牛山腹地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一场以“红色引擎”驱动“数字翅膀”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返乡乡贤李贺峰在庙子镇党委政府带领下,以党员初心为舵、电商创新为帆,带领乡亲们蹚出一条“党建链”串联“产业链”的共富新路,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先锋领航:从技术骨干到电商“头雁”的转型之路

  

  1992年出生的李贺峰,曾是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测量队的技术骨干。2018年,他敏锐捕捉电商风口,毅然转型创业。2021年,面对家乡栾川县“英才归巢”的召唤,这位年轻党员带着“让山货出深闺”的信念返乡,在庙子镇党委“三顾茅庐”的诚意中扎根杨树底村。从测量仪到直播架,从规划图纸到直播话术,这位工科生的跨界转身,映射着新时代乡村人才的多元发展图景。

  针对群众“缺技术、怕风险、没渠道”的创业痛点,庙子镇党委创新构建党员先锋“1 n”帮扶模式。由李贺峰担任队长的“党员电商先锋队”,通过“结对认领—定制培训—全程陪跑”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组建成立了“李贺峰工作室”发挥孵化器作用,设立镇级电商创业基地,提供免费场地、设备及导师服务,成功孵化“杨庄山货”“砭上匠作”等村级ip账号 ,让传统农货焕发品牌生机。

  数字破壁:“乡村网红”计划激活内生动力

  

  “乡亲们对着镜头比扛锄头还紧张。”李贺峰团队创造性推出“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从村委干部到留守妇女,从电商运营到淘宝直播,定制化培训让手机变身“新农具”。杨树底村党支书记刘玉可在直播间里熟练讲解兰草养护;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电脑前专业快速地回复客户问题。这种“政府搭台、能人带教、群众主演”的模式,正在使手机屏幕成为山区连接世界的窗口。

  从杨树底村的“星星之火”到三省五地的“燎原之势”,李贺峰团队的创业实践持续释放乘数效应。通过“总部基地 卫星站点”的联动模式,已在河南平顶山、湖北枣阳和栾川本地培育了11个电商实体,更令人欣喜的是,20余名返乡青年在电商产业中找到事业支点,形成“人才回归—产业升级—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

  组织筑基:后备干部厚植振兴沃土

  

  作为庙子镇首批“双培双带”工程受益者,李贺峰以村支部书记助理的身份深度参与基层治理。镇党委通过“项目练兵”“导师帮带”等机制,将40名像李贺峰这样的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这种“产业育才,以才促治”的路径,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中资源分散、动力不足的难题,实现产业发展与组织建设的同频共振。

  站在新起点,李贺峰正带领团队向2025年目标进发:实现电商服务全覆盖,培育10个后备干部创业项目,总结输出可复制的“杨树底经验”。庙子镇党委书记张玉峰表示:“我们将深化'党建 电商 治理'模式,让每个支部都成为电商生态的孵化器,让每名党员都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从测量山河到丈量市场,从服务国土到造福乡村,李贺峰的实践印证了当红色基因注入数字浪潮,深山里的“党建 电商”故事,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篇章。

  【编辑:周志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