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坎村:大赤坎叉烧,百年留香-凯发k8一触即发

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大赤坎村:大赤坎叉烧,百年留香
2024年05月2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

      大赤坎村,位于斗门镇东北部。村后有黄杨山和金台寺水库。该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因逢乱世,社会动荡,赵氏先祖赵怿夫之子赵时鏦率族人迁入而形成。南宋时称潮居里,后据五行堪舆学说有关“赤为火,坎为水”的原理,将潮居里改称“赤坎”,再以“大”字作其冠,故名大赤坎。


      村民大多为赵氏。赵氏先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从江西鄱阳迁移到香山,再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从香山迁移到该地建村。2001年属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行政村至今。2015年底,户籍人口5621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四邑话。村中存有赵判三于1925年纂修的《赵氏族谱》,赵买拱、赵买龙于2013年纂修的《宗昇房族谱》,赵焕帜于2015年纂修的《如松组家谱》,赵根全于2012年纂修的《邦荣组家谱》;有元朝制定的《赵梅南祖家训》(赵梅南为元代名士),北宋乾德二年(964)制定的《宋太祖玉牒大训》。该村流行赵氏家族祭礼,保留有“七月三十装路香”和“锣鼓柜”等习俗。

 dachikan1.jpg

大赤坎村全貌

      村内现存三座始建于清代晚期的宗祠。如松赵公祠,又称“启后堂”,建于晚清,坐东向西,占地334平方米。子铠赵公祠,建于晚清,坐南向北,占地219平方米。邦荣赵公祠,建于晚清,坐南向北,占地246平方米。这三座祠堂保存完好,有较鲜明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现仍作宗祠使用。村内还有始建于清朝的私塾(学堂)发尊书室。康王庙始建于清朝、重建于2001年,供奉抗金英雄康保裔,每月初一、十五均有村民拜祭。该村于1962年成立业余粤剧团,配有锣鼓和各种乐器,服装齐全,逢重大节庆均参与演出。村有碑刻“金台寺”,立于宋朝,现存于金台寺旧址。大赤坎村附近黄杨山有张世杰墓,是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有彰显当地作为斗门地区村落饮食文化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

 dachikan2.jpg

大赤坎明火叉烧排骨

      南宋景炎二年(1277),端宗赵昰暂住香山县沙涌村马南宝家。时居黄杨山下的三世祖赵若梓闻讯与兄弟若桃、若榉招募潮居里数百乡民赶赴沙涌勤王。为了保留赵氏血脉,礼部侍郎陆秀夫即令其归家隐居,授若桃为承直郎,提若榉为武翼大夫,赐若梓为“忠孝义士”。


      近年来,珠海市支持和培育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赤坎村的禾菜园家庭农场是珠海市首批认定的家庭农场之一。2019年10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首批26家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禾菜园家庭农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家庭农场示范典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