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金黄、外脆内糯、油而不腻……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传统小吃缙云烧饼,承载着游子浓浓的乡愁,也令不少食客念念不忘。
从“浙江名小吃”到“中华名小吃”,从“缙云烧饼节”到“中国烧饼文化节”,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缙云凭借小烧饼烤出了“大产业”。
缙云烧饼为什么这么“香”?
从“谋生技”变成“致富经”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缙云仙都炼丹,饿了就以山泉和面,揉成面团,贴在丹炉内壁,烤出的饼金黄诱人。当地百姓遂效仿,以竹木为外桶,用窑土作内壁,制成土鼎,专门烤制烧饼。
烧饼制作技艺代代相传,经过数次改良,缙云烧饼成了街头巷尾、码头村口常见的传统小吃。古时,当地人挑着烤桶,将烧饼带到各地。如今,缙云烧饼已在街头的叫卖声里走向更大的世界,从“谋生技”变成了“致富经”。
家住缙云县壶镇镇北山村的吕坚海,从1988年开始制作烧饼,三十余年的钻研和匠心制作,使他成为缙云县首批烧饼大师之一。目前,吕坚海在缙云和杭州有多家烧饼门店,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一天可卖出近4000个烧饼,年收入达百万元。
吕坚海已带了几千位徒弟。“我的大半生都在为烧饼忙活,它就是我的生命。我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烧饼文化。”吕坚海表示。
像吕坚海一样,不少缙云人靠着这只烧饼和这门手艺致了富、盖了楼。截至2022年底,缙云烧饼产值达到30.2亿元,同比增长11.9%,带动了近5万人增收致富。
从谋生到致富,缙云烧饼的新篇章在标准化、连锁化运营中开启。
基于优质的品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2013年,缙云提出要把缙云烧饼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次年,缙云“破天荒”地成立了“烧饼办”(缙云烧饼品牌建设服务中心),专门制定烧饼品牌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缙云烧饼品牌;其后,当地组建烧饼协会、开设烧饼班、举办烧饼节……一系列举措持续支持促进缙云烧饼品牌化。
此外,缙云还实施了“六统一”“两集中”的发展模式——将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统一起来,并集中宣传营销和挖掘文化——这也为缙云烧饼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缙云,当地人学做烧饼,不仅不收培训费用,每天还有一顿免费的培训餐。而且,凡是缙云烧饼师傅开示范店,政府就给予1万元到3万元的补助,这一政策受到了缙云群众的“追捧”。
当前,缙云的烧饼师傅已形成“高、中、初”立体式人才梯队,累计培训了烧饼师傅1.12万多人,其中中级缙云烧饼师傅273人、高级缙云烧饼师傅392人、烧饼大师10人。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通过缙云烧饼这个品牌,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地增收、致富。现在,缙云烧饼已经走向世界各地,我们还需要在保证核心工艺的前提下,以馅料为突破口,创新推出牛肉、羊肉、水果、香菇等口味。”缙云烧饼协会会长丁兴升表示。
如今,缙云烧饼这一品牌在全国开设示范店699家,草根摊点8000余家,缙云烧饼还走出了国门,累计在全球开出8000多家店铺,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
把小烧饼做成“大产业”
“一业兴百业”,小烧饼带动的是背后产业链的发展。据缙云“烧饼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缙云烧饼的直接从业人员约为2.4万人,还有近3万人从事缙云烧饼的原料、辅料的制作、供应等工作。
烤制缙云烧饼,需要用到菜干、面粉、猪肉等原料,也要用到包装袋、工作服、餐具,以及专用的制作工具。随着缙云烧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产业链也随之更加完善。
说起最核心的产业,莫过于缙云烧饼的“灵魂”——缙云菜干。缙云菜干的原料九头芥是当地百姓采用的独特品种,以“三蒸三晒、低盐回卤”“地薄种植、立体晾晒”等特色传统生产工艺精细制作而成。
近几年,在缙云烧饼产业的带动下,缙云菜干被全国餐饮界所熟知,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产品一度供不应求。缙云菜干的产量也从2013年的30万斤,增至2022年的1000多万斤,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单项产值近亿元。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用匠心打造,让饼香在炉火中飘遍世界。缙云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缙云将沿着“强本质、养品牌、拓市场、增效益”这一路径,在打造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小吃产业集群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