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过连绵群山,走过体积巨大又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牛头大门后,我们便进入了瑶族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的瑶族村,是江西省唯二保留自己民族语言、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的少数民族村。
越过潺潺小溪,走到一处小楼,瑶族村党支部书记邱兵正在灶膛生火,准备做一道油浸肉招待我们。趁着准备午饭的闲暇时刻,邱兵向我们说起了一段遥远的关于瑶族人的往事。
旧时,瑶族人居无定所,终年生活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中,一家一户各占一座山头搭棚而居,过着清贫孤单的游猎生活。每当居住的山头野兽减少、耕作不利时,他们就卷起铺盖迁徙到另一座山居住,这种迁徙方式被称为“过山”,因而瑶族村的瑶族人也被称为“过山瑶”。“一把刀,一把斧,一支鸟铳”是他们与大自然搏斗、维持生计的主要工具。近代时期,瑶族人逐步定居下来,其政治经济生活也大有改观,但不变的是瑶族人热情好客的传统。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特别的尊重,留食、留宿是家常便饭,而“油浸肉”则是招待客人的常菜。
瑶族油浸肉
说罢,锅已烧热,邱兵手起刀落,将一大块猪肉全部切成长约六七寸,重约三四两的方块,放在竹篓上沥干水分。接着,将其放入大锅并撒上厚厚的食盐。“做油浸肉,对火候的要求很高。”邱兵介绍,制作油浸肉需大火将猪肉炸成金黄,再改小火慢熬两小时以上。随着时间流逝,猪肉的油脂和水分被榨干,香味被完全激发,最后将肉连油一起捞出放在缸里存放,三至五个月内都可食用且不会腐坏。
猪肉被慢熬出油
油浸肉吃起来咸香滑爽、肥而不腻,一口之后回味无穷。“我们‘过山瑶’以前在大山上游耕旅居,没有冰箱,杀一头猪带不走也吃不完,便想出了这种做法。”邱兵笑道,直到今天,油浸肉依旧是瑶族人招待亲朋或“打牙祭”的佳品。
长期以来,瑶族人不太懂得烧饭做菜的烹饪技术,“烟熏肉”“烤肉干”“和菜饭”等一系列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菜品应运而生,每一道都饱含瑶族人的历史记忆和浓浓的原始风味。
将猪肉煸炒
“前些年,我们村还修建了瑶族特色产品油浸肉加工基地,这样一来,更多人都可以品尝到我们瑶族的美味了。”邱兵聊天时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言语间都是自豪。
近年来,瑶族村立足实际,主要借助山林优势与独特气候,将灵芝、草珊瑚等林下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持续开展美丽宜居瑶乡建设,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油浸肉招待客人
日子越来越红火,但说起最爱的美食,邱兵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道油浸肉。不过,同一道美食,如今吃起来,已然是不同心境。